黄芩、黄连、黄柏:上中下三焦分治

天狮注册

你的位置:天狮注册 > 最新动态 > 黄芩、黄连、黄柏:上中下三焦分治
黄芩、黄连、黄柏:上中下三焦分治
发布日期:2025-06-23 22:13    点击次数:175

图片

黄芩、黄连、黄柏三者均为苦寒之品,具有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的功效,但其性味归经和主治方向略有不同:  性味归经 1)黄芩:苦,寒,归肺、胃、胆、大肠经。 2)黄连:苦,寒,归心、肝、胃、大肠经。 3)黄柏:苦,寒,归肾、膀胱、大肠经。 功效与主治方向1)黄芩:偏于清上焦湿热,尤其擅长清肺热,兼有止血、安胎之效,适用于湿温、暑湿、肺热咳嗽、热病烦渴、血热出血及胎动不安等证。 2)黄连:偏于清中焦湿热,长于泻心火,清心经之客火,善治胃热、心火亢盛,适用于湿热泻痢、心烦不眠、胃热呕吐、痈肿疮毒等证。 3)黄柏:偏于清下焦湿热,黄柏降相火之游行。擅长退虚热、除骨蒸,适用于湿热带下、黄疸、热淋、阴虚发热、遗精盗汗等证。 共同点: 三者均能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,常用于湿热证、热毒证,且多用于湿热泻痢、黄疸、疮疡肿毒等病症。  不同点:  黄芩偏重于上焦,黄连偏重于中焦,黄柏偏重于下焦。只能说是偏重于,我们可以做尝药训练,实际感受之。三黄主攻火、热,肝火胆火一般口苦,膀胱火一般尿赤,胃火一般口臭,大肠火一般便秘。人处在火、热的状态,容易焦虑,黄芩也是対治焦虑的。酸枣仁汤加黄芩,就可以治焦虑伴随的失眠。一般肺热咳嗽的时候,用到黄芩。枇杷叶也可以清肺热,力量比黄芩缓和。小柴胡汤里就用到了黄芩,针对的是少阳经热。黄连跟龙胆草、苦参和黄柏,称为四大苦药。哑巴吃黄连,有苦说不出。黄连可以治一切火毒之症。诸痛疮疡,皆属于心,黄连都有效。口唇长疮,泻黄散加黄连。舌头长疮,导赤散加黄连。鼻子,或皮肤长疮,泻白散加黄连。眼睛长疮,龙胆泻肝汤加黄连。下巴长疮,知柏地黄丸加黄连。黄连加菖蒲,治疗口疮效果也好。黄柏清下焦热,小便黄,且少,还涩痛的,单味黄柏就可以用。对于膀胱炎尿道炎,导赤散加黄柏。炮制黄芩的常见炮制 生黄芩:直接取原药材,去除杂质,洗净切片后干燥。生黄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力强,适用于热毒病症,如湿热黄疸、乳痛发背等。  酒黄芩:将黄芩片加酒拌匀,放置1小时后炒炙。酒黄芩可引药入血分,缓和苦寒之性,适用于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,同时可避免伤害脾阳。  炒黄芩:将黄芩片置于锅中,用文火炒至深黄色或焦黄。炒黄芩可增强清热燥湿能力,适用于湿热证。  黄芩炭:取黄芩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,炒至黑褐色时,喷淋清水少许,灭尽火星,取出晾透。黄芩炭具有清热止血的功效,适用于崩漏下血、吐血衄血等症状。 醋制黄芩:用米醋浸七日,再晒干。醋制黄芩适用于需要醋酸处理的情况,有助于引药入肝。  姜制黄芩:用姜汁和作饼,或淡姜汁炒。姜制黄芩适用于需要姜汁处理的情况,有助于降痰止痢。  土炒黄芩:使用陈壁土炒。土炒黄芩适用于需要土炒的情况,有助于增强补气作用。  黄柏的常见炮制方法生黄柏:直接切丝或切块,干燥后使用。生黄柏性寒,长于清热、燥湿、解毒,适用于治疗下焦湿热引起的症状 。盐炙黄柏:将净制后的黄柏与食盐水拌匀,稍润后炒制。盐炙可引药入肾,缓和苦燥之性,增强滋肾阴、泻相火、退虚热的作用,适用于肾虚火旺者 。 酒黄柏:用黄酒喷洒后炒制,有助于引药上行,治疗上焦热症。酒炙可增强清湿热、利关节的作用,适用于上焦热症 。醋黄柏:用米醋喷洒后炒制,增强清热燥湿作用,适用于肝火过旺者。蜜炙黄柏:用蜂蜜拌匀后炒制,可缓和药性,保护胃肠。  黄柏炭:将黄柏炒至表面焦黑色,内部深褐色,喷淋清水灭尽火星,取出晾干。黄柏炭具有止血作用,适用于崩漏、便血、尿血等病症 。黄连的常见炮制生黄连:直接使用未经炮制的黄连,适用于治疗热病神昏、心火偏亢、湿温病、泄泻、痢疾、热毒疮疡、消渴症等。炒黄连:通过炒制方法,使黄连的寒性较缓和,适用于一般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的需要。酒黄连:通过酒炙法,使黄连的苦寒之性缓和,引药上行,善清头目之火,适用于治疗心火亢盛、肝火上炎等病症。姜黄连:通过姜汁炙法,缓和黄连的苦寒之性,增强止呕作用,适用于治疗胃热呕吐、湿热中阻等病症。  萸黄连:通过吴茱萸汁炙法,抑制黄连的苦寒之性,使其寒而不滞,以清气分湿热、散肝胆郁火为主,适用于治疗湿热郁滞肝胆、嘈杂吞酸等病症。黄连炭:通过炭化处理,偏于清热止血,适用于止血需求。  醋黄连:通过醋炙法,增强清肝胆之虚火的作用。盐黄连:通过盐炙法,引药下行,适用于治疗下焦之火。配伍原则 单药配伍黄芩: 配桑白皮、知母:清肺热止咳。 配白术、砂仁:清热安胎。 黄芩配薄荷,专治牙痛,薄荷散风热于外,黄芩泻火热于内。黄连:配木香、白头翁:治湿热痢疾。 配朱砂、生地黄:清心火安神。 黄柏: 配苍术、牛膝:治下焦湿热(如二妙散)。 配知母、熟地黄:滋阴降火(如知柏地黄丸)。 两药联用黄芩+黄连: 清中上焦湿热,如半夏泻心汤(寒热错杂痞证) 。  解表清里,如葛根黄芩黄连汤(协热下利)。 黄连+黄柏: 治热毒痢疾,如白头翁汤。 驱虫安蛔,如乌梅丸(蛔厥证)。 黄芩+黄柏: 固经止血,如固经丸(阴虚血热崩漏)。 三药联用 黄连解毒汤(黄芩+黄连+黄柏+栀子):泻三焦火毒,治高热烦躁、疮疡肿毒。 当归六黄汤(黄芩+黄连+黄柏+生熟地黄+当归+黄芪):滋阴泻火,治阴虚盗汗。 经典方剂黄连解毒汤组成:黄连、黄芩、黄柏、栀子。 功效:泻火解毒,主治三焦火毒证(高热烦躁、口燥咽干、痈肿疔毒)。 方解:黄连泻心火为君,黄芩清肺火为臣,黄柏降肾火,栀子引热下行。 葛根芩连汤组成:葛根、黄芩、黄连、甘草。 功效:解表清里,主治表证未解、邪热入里之协热下利。白头翁汤组成:白头翁、黄连、黄柏、秦皮。功效:清热解毒,凉血止痢,主治热毒痢疾(里急后重、便脓血)。 半夏泻心汤  组成:半夏、黄芩、黄连、干姜、人参、甘草、大枣 。 功效:平调寒热,消痞散结,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(心下痞满、呕而下利) 。 黄芩、黄连、黄柏同为苦寒清热药,但归经与功效各有侧重:  黄芩主清上焦肺火,兼止血安胎; 黄连善泻中焦心胃之火,为治湿热痢疾要药; 黄柏专攻下焦湿热,退虚热尤佳。 临床配伍需根据病位(上、中、下焦)与病性(实热、虚热)灵活组合,如三焦火毒证可用黄连解毒汤,阴虚火旺证则用当归六黄汤。三者虽功效卓著,但苦寒易伤脾胃,需辨证使用。每天琢磨一两味药,慢慢地切近中医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天狮注册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